| 陈利顶 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5年于北京大学地理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地图学硕士学位, 1997年在荷兰国际地球资源学院(ITC)获应用地貌学与工程地质学硕士学位, 2002年3月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生态学博士学位。目前兼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主席,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自工作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等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刊物上发表150余篇;出版专著9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部委科技成果奖励6项。近年来在景观格局分析、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
| 周伟奇 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城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秘书长,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城市生态系统格局特征与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主要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统计模型分析等技术方法,结合地面调查,研究:1)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格局定量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2)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格局动态的驱动机制;3)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格局与典型过程和功能的定量关系。2004-2011年,在国际上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态研究项目"巴尔迪摩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做研究工作。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 |
| 郑华 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制、评估方法与政策应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关系研究。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副主编以及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应用与生物环境学报》、《环境保护科学》等期刊编委,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
| 孙然好 实验室副主任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毕业后,进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至今,期间2015-2016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交流。获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生态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生态学青年科技奖等。目前担任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格局与过程模型、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效应与调控机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三峡集团、国家电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5部。 |
| 高光耀 实验平台主管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生态水文与景观生态学研究,重点开展生态恢复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水文过程、生态系统变化、植被-水分关系和流域水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Water Research、Landscape Ecology、生态学报和水利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获201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六),是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主要完成者,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担任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野外观测研究站(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建)副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