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3日,第二届亚洲空气污染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行。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芬兰等国家和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中科院大气所、沈阳应用生态所、南京土壤所及生态环境中心等国内相关单位的科研人员60多位参加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变化生态效应研究组组长冯兆忠研究员和东京大学Kazuhiko Kobayashi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共安排4个特邀报告。英国爱丁堡生态和水文中心的David Fowler院士就欧洲和中国的空气质量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展开对比分析,介绍了英国实施空气清洁措施后收到的良好效果,为亚洲的空气治理提供借鉴作用。美国奥本大学Art Chappelka教授概述了地表臭氧对美国森林的影响以及美国近年来改善的空气对森林的正面影响,并建议在开展臭氧污染对树木影响的实验所要注意的问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介绍了中国空气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形成的光化学和热化学过程以及区域污染的时空格局,并对空气污染预防和控制公共政策和面临的挑战作了建议。
会议安排5个分会场就植物应对污染物响应机理,复杂多因子交互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空气复合污染物的监测、模式和评估,空气污染物与植物/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以及消减空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的政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会议展示了国内外研究人员poster共计24份,涉及臭氧、氮沉降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氛围热烈。
冯兆忠在总结发言中对近两天研讨会中所有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和4位报告人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指出美国和欧盟国家对空气污染物的治理和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值得亚洲国家学习和借鉴,亚洲国家之间对空气污染物的联防联控也需要各国学者的支持和合作。同时,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复合空气污染物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共同影响,注重长时间尺度、地上地下交互响应、碳-氮-水耦合的生态过程研究。
冯兆忠研究员主持研讨会
Chappelka教授在作报告
Poster展示环节讨论
分会场讨论现场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变化生态效应研究组
2016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