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利顶等. 线性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科学出版社. 2016
[2] 陈利顶等. 源汇景观格局分析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16
[3] 傅伯杰, 陈保冬等. 土壤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2016
[4] 罗云建,王效科,逯非.中国主要林木生物量模型手册.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5] 郑华,徐华山,李云开.海河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科学出版社.2016
[6] 王桥,欧阳志云。副主编:侯鹏,郑华,张峰.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遥感调查与评估.科学出版社.2016
[7] 王桥,欧阳志云。副主编:侯鹏,郑华,张峰.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遥感调查与评估图集.测绘出版社.2016
2015年
[1] 王效科,刘魏魏,逯非,欧阳志云,于贵瑞.陆地生态系统固碳166问.科学出版社.2015
2014年
[1] 傅伯杰,赵文武,张秋菊,刘宇.黄土高原景观格局变化与土壤侵蚀.科学出版社.2014
[2] 贺纪正,陆雅海,傅伯杰.土壤生物学前沿.科学出版社.2014
[3] 欧阳志云,吴於松.澜沧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保护图集.科学出版社. 2014
[4] 杨建新.工业固体废物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5] Chen Yiyu, Beate Jessel ,Fu Bojie,Yu Xiubo, Jamie Pittock.Ecosystem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in China.Springer.2014
2013年
[1] Fu Bojie, Brouce Jones.Landscape Ecology for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Springer. 2013
[2] 傅伯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傅伯杰,刘国华,欧阳志云等.中国生态区划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
[4] 罗云建,王效科,张小全,逯非.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5] 欧阳志云,郑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学习出版社.2013
[6] 欧阳志云,郑华,彭世彰,严登华.海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变、生态效应及其调控方法.科学出版社.2013
2012年
[1] 陈利顶,吕昌河等.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尺度效应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
[2] 陈利顶,孙然好,汲玉河.海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
[3] 肖燚,朱春全,欧阳志云,凌林.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北京林业出版社 .2012
[4] 孟庆义,欧阳志云,马冬春.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科学出版社.2012
2011年
[1] 欧阳志云,朱春全,徐卫华,凌林,王利民.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保护.科学出版社.2011
2010年
[1] ian douglas,david goode, michael C.Houck,and wang rusong.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urban ecology.T&F informa UK Ltd.2010
[2] 傅伯杰,于秀波.基于观测与实验的生态系统优化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北京:P288
[3] 王如松,胡聃,李锋,刘晶茹,叶亚平.区域城市发展的复合生态管理.气象出版社.2010
[4] 王如松,于占杰.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 王如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10
[6] 周永娟,王效科,吴庆标,逯非,仇将嘯.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脆弱性与生态保护模式.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009年
[1] 欧阳志云,郑华,黄宝荣,高吉喜.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2] 吕永龙,贺桂珍.现代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008年
[1] He Ji-Zheng. Molecular Biological Studie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VDM Verlag, Saarbrücken, Germany.2008: pp272.
[2] 陈拌勤,王效科,王礼茂.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与增汇对策.科学出版社.2008.
2007年
[1] Hong Sunkee, Nakagoshi Nobukazu, Fu Bojie, Morimoto Yukihiro.Landscape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Man-Influenced Areas: Linking Man and Nature Systems.Springer.2007.
[2] Lu Yonglong, John Giesy, and Laura Holliday, Rapporteurs.Implementing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7.
[3] 欧阳志云,中国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7.
2006年
[1] 陈利顶,郭书海,姜昌亮.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安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2] 李锋,王如松. 城市绿色空间服务功效评价与生态规划.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6.
[3] 王如松,周涛,陈亮,刘晶茹,王震. 产业生态学基础.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6.
[4] 王寿兵,吴峰,刘晶茹. 产业生态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王如松,闵庆文. 2005年未来.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005年
[1] Lu Yonglong, John P.Giesy, Paul K.S Lam and Ming H.Wong, Science-Based Decision Making to Reduce Risks From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Chemosphere Special issue),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Elsevier2005.
[2] 傅伯杰,刘健,曹京华, 走向可持续的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贡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3] 欧阳志云, 王如松, 区域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4] 欧阳志云, 肖燚, 王效科, 地理信息系统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管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5] 王如松,Giancarlo Simeone, Circular Econom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Europe and China,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 王如松,徐洪喜, 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方法研究,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