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实验室概况 研究队伍 科研资源 开放交流 科研成果 研究生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最新进展
微地形改造与植被恢复复合措施可显著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坡面整地和植被恢复是脆弱山地生态修复的核心措施,对于缓解黄土高原干旱与水蚀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综合运用宏观尺度meta分析、野外探地雷达和长期定位监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整地和植被耦合的生态水文效应。(1)国家尺度上,发现中国坡改梯措施平均蓄水效益为12.9%;草地梯田表现出较高的蓄水效益,0–40 cm土层的蓄水效益高于50%;因种植外来强耗水物种,生态林梯田整体蓄水效益较低,需高度重视梯田的利用方式。(2)流域尺度上,基于探地雷达、根钻取样和室内分析,发现不同整地方式的根系分布差异显著,其中水平阶的根系密度(18.14 kg/m2)显著高于鱼鳞坑与反坡台;细根多聚集于0-40 cm土层,且对土壤改良有利,而高密度的粗根聚集则可能消耗土壤养分并减弱土壤抗侵蚀力。(3)坡面尺度上,重点分析了整地-植被复合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平均侵蚀模数以油松鱼鳞坑最高(2.76 t/km2),而油松反坡台最低(0.99 t/km2);平均径流系数以油松鱼鳞坑最高(3.37%),侧柏反坡台(1.29%)最低;最高的减流效益(44.03%)和减沙效益(39.08%)分别出现在油松反坡台和侧柏反坡台。该结果对于优化坡面工程和植被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647:1323-1332)等国际刊物。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94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