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实验室概况 研究队伍 科研资源 开放交流 科研成果 研究生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最新进展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人工造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在陕北地区,从流域和区域上分析人工造林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在流域尺度上,沿水分梯度在研究区的南、中和北部地区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赵家塬(W1;降雨量617mm)、燕儿沟(W2;降雨量509mm)和高西沟(W3;降雨量352mm),降水量逐渐降低。结果表明,不同流域土壤水分剖面表现出很大不同。W1流域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接近该地区田间持水量,说明该地区土壤水分在生长季可以得到很好补偿,生长季植被消耗对该流域土壤水分没有明显的影响。W2流域在0-40cm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迅速降低,之后土壤水分含量较为稳定。由于降水量较少加上植被消耗,此流域刺槐林土壤水分补给层大约在40-70cm范围内。在最为干旱的W3,刺槐林土壤剖面土壤水分含量极低(低于5%),接近于凋萎湿度,且自上而下变化较小。

不同流域0-100cm土壤水分含量均值随林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降雨量地区,土壤水分在造林后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主要规律为在降雨量较多地区造林会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在降雨量中等地区,土壤水分随造林进程先增后减少;而在降雨量极少地区,土壤水分在造林后变化较小。因此随林龄增加土壤水分无明显变化趋势。

在区域尺度,1m深土壤水分平均值与林地密度、郁闭度和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纬度和林龄呈负相关,与经度、海拔、草本盖度和坡度坡向无显著相关关系。

区域尺度上土壤水分随着林龄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在降水较为充足的低纬度地区土壤水分会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稍高纬度, 土壤水分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

非线性模型纬度转折点在北纬35.889°约在富县南部到洛川黄龙北部一带。基于以上结果,在黄土高原刺槐造林中可根据降雨量选择造林区域,造林区域降雨量应在500mm以上才能确保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2011,15(8):2519-253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94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