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  页  实验室概况 研究队伍 科研资源 开放交流 科研成果 研究生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最新进展
中国南方早稻和北方冬小麦O3和CO2吸收通量观测和模型研究

臭氧(O3)是近地层最主要的光化学污染物之一,高浓度O3可以严重损伤植物体生理结构和功能,抑制植物体正常生长和繁育。目前,近地层O3污染已对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大量研究表明,O3对植物体的胁迫与植物体的O3吸收量直接相关,定量分析作物O3吸收通量的变化特征,明确O3吸收通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对进行科学的O3风险评价和农作物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国典型农作物水稻和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式通量测量系统和开顶式O3熏气系统分别进行了作物冠层水平和叶片水平的气体(O3CO2)吸收通量监测和模拟,为定量分析O3污染对我国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晴天时,水稻和冬小麦的冠层O3吸收通量在上午较高,中午明显下降,下午虽然有所回升,但其数值仍明显低于上午。(2)晴天时,水稻冠层CO2吸收通量的日变化趋势与光强因子的日变化趋势相同,二者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其峰值多出现在中午前后,而冬小麦冠层CO2吸收通量的日变化趋势与光强因子不同,其通量值通常在上午较高,下午较低。(3)不同O3处理间(40 nL·L-180 nL·L-1120 nL·L-1),水稻和冬小麦的冠层O3吸收通量差异显著(p<0.05),但冠层CO2吸收通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4)夜晚,水稻和冬小麦冠层对O3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其吸收通量与白天冠层O3吸收通量大多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其中水稻和冬小麦冠层O3吸收通量的生长季平均值分别为10.7 5.9 nmol·m-2·s-140 nL·L-1处理);16.9 nmol·m-2·s-19.8 nmol·m-2·s-180 nL·L-1处理。(5)水稻和冬小麦的冠层气体(O3CO2)吸收通量均呈单峰型生育期变化,其中冬小麦冠层O3CO2吸收通量的生育期峰值均出现在孕穗期,而水稻冠层O3CO2吸收通量的生育期峰值分别出现在蜡熟期和拔节期。(6)两作物冠层气体吸收通量对各环境因子(温度、光强、水汽压差等)的响应模式与叶片气孔导度的响应模式相似,基于两参数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利用Jarvis乘法模型实现了作物冠层水平和叶片水平的O3吸收通量预测,两水平下的模型检验R2值范围分别为0.62–0.780.60–0.61。(7)水稻实验中,气孔O3吸收通量指标(AFst2)与相对产量的响应关系R2值为0.63,明显高于O3浓度指标(AOT40SUM06)的剂量反应R2值(0.490.51);小麦实验中,两种指标的剂量反应R2值相差较小,气孔O3吸收通量指标(AFst4)的剂量反应R2值为0.76,该值介于两O3浓度指标(AOT40SUM06)的剂量反应R2值(0.740.81)之间。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941033